一提起花蓮,腦海浮現的是好山好水和熱情爽朗的原住民族文化,但是這回深入吉安和壽豐才知道,加上日治遺跡和客家移民的兩大拼圖,更豐富花蓮人文印象。
第一次走蘇花改,道路非常平整,即使入夜又下雨,還是能按照預定時間抵達。
真的要感謝太多人的努力。
飲水思源,就跟著前人的步伐,去看看當年他們如何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吧!
吉安好客藝術村
地址:花蓮縣吉安鄉中山路三段477號
開放時間:9:00-16:00
吉安鄉最早為阿美族七腳川部落,後來日本在此建立第一個官營移民村,因為日本移民多來自四國德島縣吉野川,故取名為吉野村,當時有宮前、清水和草分三個聚落。
依照日本人習俗,在宮前建立了花蓮第一座吉野神社。
吉安好客藝術村就是過去吉野神社所在的範圍,分為以展覽為主的室內創能區和古蹟陳列的戶外文史區。
一進園區就感受到濃厚的客家風情,紅磚建築風格,是客家聚落所常見大宅。
地面上畫著一朵朵桐花,對照天邊的青山白雲,讓人心曠神怡。
連路燈造型都很古色古香,感覺像宮廷提燈,又有點日本鳥居的味道。
還有很多裝置藝術,也都符合農村氛圍。
像是坐著金雞的新郎新娘,洋溢著幸福又帶點俏皮的模樣,很討喜。
吃白米飯的小童和蔬菜公仔也讓人會心一笑。
Hakka生活館是客家生活用品常設的展示區。
一進門右手邊展示的很多是上世紀的生活小物。
像是菸酒零售店常見的圓形白底紅字鐵招牌、大同寶寶、剉冰機,都很令人懷念。
天啊!
還有當年紅透半邊天的玉女寫真,讓人看了就臉紅心跳,想到那個青澀的歲月。
好漂亮的客家服裝,大人小孩都有。
外面景區常有穿日本浴衣趴趴走的,我想,要是來辦個穿客家服飾遊街更符合國情啊!
太貼心了,滿滿一桌豐盛的客家菜,可以坐下來開動了嗎?
等等…
那是仿真料理啦!
第一次看到牛汶水,熱情的工作人員告訴了我們典故,還介紹我們花蓮哪裡有在賣,我們後來真的跑去吃,好好吃哦!
來花蓮不能錯過這一味。
吃飽了來3D彩繪學人家搖船,幫助消化。
進了客家村,順便來學點客家話吧!
除了常設展,生活館這期的特展是吉安榮民與眷村的故事。
說到移民,其實1949年自大陸遷台的軍民也該是一股大移民潮。
他們從暫居到落地生根,帶來大陸各地的風俗民情,也形成了今日花蓮和台灣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絕對值得尊敬與保存。
吉野藝文館也是藝術村的一大展區,有當時的民生用品展示,也提供藝術家展覽的空間。
文創館裡有很多新奇的小物,很有客家農村風情,可以買回家做紀念。
吉安的大規模移民始於日本,不過戰後很多樣貌都改變了,如當年的神社已不復見。
草地上的鎮座紀念碑是吉野神社僅存遺跡。
1933年重建的吉野開村紀念碑在百年老樟樹下,彷彿接受著保護。
去過日本都知道,入廟參拜前要在手水舍洗淨一下。
現在沒有神社了,但是我們淨身淨心,來緬懷先人德澤。
壽尋常高等小學奉安殿
地址:位於大同路,約在壽豐鄉理想路和大同路叉口
離開了吉安鄉,我們進入壽豐鄉來尋找日本奉安殿的遺跡。
以前來壽豐玩,曾瞄過一個地方叫做豐田,跟台灣人最常開的日本車撞名,隱約就覺得可能跟日本有關。
這次做了功課,知道壽豐地名由來,就是取自日治時期的壽和豐田兩地名各一字而成。
田頭田尾土地公,台灣到處可見土地公廟,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
壽小學奉安殿在戰後改成了福德祠,遠遠從外觀上看不出「異狀」。
還好有掛了個布條寫著奉安殿福德祠,不然我們雖跟著導航走,還是不敢「相認」。
台灣各地不少糖廠,花蓮也有,壽尋常高等小學是為當時壽糖廠的子弟就學而設。
奉安殿不同於神社,所以沒有鳥居,內部供奉則是日本天皇照片和其教育敕語。
現在裡面供奉的是土地公。
紅色鐵門有白色五七之桐,是日本國所使用的紋章。
走出從側面和後面更可見日台建築相混的樣式。
整個石柱迴廊很東洋,但廟宇飛簷就很台了。
土地公住在日式房子裡,也算是台灣難得一見吧!
吳全社區
吉野是日本在花蓮的第一個官辦移民村,日本民間也有賀田金三郎建立了民營移民村,就是在吳全城的基礎上向外延伸。
想要認識吳全社區歷史,可以先導航到吳全社區活動中心。
這裡過去是糖廠的倉庫,現在則兼做老人日托中心。
門前有座高塔說明歷史。
1825年淡水人吳全自宜蘭率2800人溯花蓮溪而上開墾,築石堡防禦,故稱為吳全城。
社區活動中心外觀如城垛,應該也是取其意象。
吳全社區公園有座百年福德廟,對面的雜貨店也保有過去的建築風格。
這裡位於東華大學附近,為傳統的客庄小鎮。
依照指標來到吳全城開拓紀念碑。
上面記載了吳全和賀田金三郎先後開發的歷史,對照陳年斑駁的字體,讓人聯想到當年盛況。
禾田野簡餐及窯烤比薩
地址:花蓮縣壽豐鄉中山路121巷2號
聯絡電話:03-8653710
開放時間:11:00-20:00(週二公休)
走訪了一上午,要好好吃頓飯犒賞自己。
由糖廠主任宿舍改建的禾田野餐廳極負盛名,我們到餐廳沒多久就客滿了,還好我們有訂位。
餐廳前面有停車場。
木造建築老屋,外觀看起來有點沈重,但裡面挑高的設計,顯得座位間特別寬敞
靠窗區光線明亮,木質窗欞古色古香。
很多收藏的小物或舊電視,更加引發思古之幽情。
主要餐點是義大利麵、米食、小火鍋和批薩。
番茄豬肉小火鍋
主餐是嚴選豬肉片加上在地蔬菜,還有一大顆生蠔,肉質非常新鮮Q彈。
番茄湯頭舒爽順口,不會有酸澀感,涮肉和蔬菜很搭,單喝湯也很甜美。
套餐附有水果和甜湯,飲料可選咖啡或紅茶。
我們點的紅茶看似一般,但是店家說煮完後有先打泡去除單寧酸,難怪特別好喝。
芭樂很甜,湯也不錯,我們吃得很滿意。
味噌松阪豬
松阪豬肉煎得恰恰好,正好可以吃出肉質的鮮嫩和彈性,加上入味的味噌和洋蔥的提味,很有層次感。
配菜也不馬虎,很下飯。
在木造老房子裡用餐,雖然外面下著雨,但心情卻是愉悅的。
蘇花改通了,花蓮近了。
秋季小旅行,來逛逛不一樣的花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