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美食推薦:
暖暖的義式料理餐廳,義大利麵/燉飯/甜點,山城裡的溫馨廚房。
想不到小食堂,握壽司/小資丼/半腹鮭魚丼超鮮美,起司可樂餅香甜滑嫩,山城的日式料理。
暖暖大俠牛肉麵,百元平價牛肉麵,湯頭溫醇牛肉大塊,小菜入味。
進入賞櫻季,全台都有賞花人潮,網路幾乎都被粉紅色洗版,我想起了去年首次登覽的基隆市暖暖區碇內尖砲台,途經東勢坑產業道路,就有很多山櫻花,趁著連日雨勢暫歇,再度驅車前往。
開車導航:龍門山觀音堂(基隆市暖暖區東勢街233之1號)
大眾運輸:605公車只到台北大鎮(幸福華城)
登砲台:自龍門山觀音堂下產業道路鐵皮屋起約15分鐘
東勢坑產業道路,網路上也稱為龍門谷產業道路,我走暖暖區碇內街到了台北大鎮前的岔路,先看到了後者的標示,沒想到再往前是寫東勢坑產業道路,和谷歌地圖一致,究竟兩者是不是一樣,我找不到解答,但確定的是,往這條路走確實不少櫻花。
不過花況有點令人失望,總要隔一段路才會有櫻花樹稀稀疏疏綻放,地上也不少被雨打落滿地的花瓣,只能說趁天氣不錯(基隆冬季不下雨,陰天就不錯了),出來走走總是好的。
基隆砲台很多,多到這一處小砲台很難在網路上找到資料。
碇內是暖暖的一個重要聚落,至於砲台所在地稱為碇內尖,不知是否為碇內山尖(頂)的意思,所以稱為碇內尖砲台,或乾脆省去尖字,直接稱為碇內砲台。
車停在這一處鐵皮屋旁,是最接近登山口的地方,但停不了幾輛;我到的時候發現有人捷足先登,所以又往前開了約100公尺的路邊停,這裡是一條通往瑞芳的岔路,剛好一旁有幾株相連盛開的櫻花木,聊慰賞櫻的心情。
畢竟全台瘋賞櫻,基隆也不缺席啊!
往回走到鐵皮屋對面,就是走碇內尖砲台的起點,途中會經過觀音堂。
我下來才發現原來鐵皮屋右側不遠也有公廁,這點倒是很貼心。
先走一小段階梯,右側延伸而去的是觀音堂,也是東暖早起關懷協會的會所,入廟前左側斜坡往下走也有洗手間。
據資料顯示,原本要到砲台的路不好走,是協會自發興建石板路,嘉惠後人,走在這路上,真要懷著感恩的心。
觀音堂前視野也很遼闊,這裡就可以看到台北大鎮、基隆嶼和基隆山。
坡地上也有兩株櫻花樹。
觀音堂左側就是通往砲台的路徑,除了石板階梯,還有攀繩,相對是安全多了,只要你腿力夠。
上到第一個小平台,以為沒路了,其實右邊還鋪了一段石板路。
不過越走越陡,等到走上去另一轉折處調和喘息時往回看,才知道還真的有坡度呢。
又要感謝一下前人,在岔路指引迷津。
右邊是通往龍門山。
我突然想到,難怪山下稱為龍門谷了。
不過我的目標是碇內尖砲台,就往左側繼續我未完成的道路。
這一段是平緩的路,路旁也有櫻花,不過相較之下,可能多數還在睡,只見幾朵早起的櫻花,顯得有點孤單。
連3、4月開的杜鵑也提早探頭是怎麼回事?
雨剛停後少爬山,因為地面泥濘,我差一點就滑倒了。
再過一次陡坡,眼前出現長滿綠苔的廢墟就是碇內尖砲台了。
在一片樹林中間,或者樹木就從斷牆中爬出來的石堆,就是或許曾風光一時的砲台遺跡。
要是沒有標示,偶然走來這裡看到地面石堆會想到什麼呢...
中間是砲基所在,後方是壕溝?
我不會猜,但砲向總是朝開闊處吧?
前方是基隆河谷的聚落,往左稍偏,一個瘦高的樓塔冒了出來,那不就是101?
可惜相機倍數不夠,拉不近和101的距離,但是薄霧籠罩下還能讓我肉眼看到,總是件興奮的事。
不過遙想當年,哪來的101?
重點是再往前穿過樹林後,豁然開朗的基隆嶼。
基隆嶼是基隆的屏障,基隆則是台北的靠山,當年敵人犯台多從基隆港登岸,才會需要那麼多砲台。
只不過如今多消失於荒煙蔓草間了。
人去樓空,但基隆嶼還是屹立不搖於外海,這才是基隆的地標。
右邊是基隆山,左邊也看得到外木山的三枝大煙囪,視野遼闊,這位置大概算是最後防線了,萬一大武崙砲台和和平島的社寮砲台失守,台北就命繫碇內尖了吧?(純個人臆測)
隨著戰略和武器裝備的演變,基隆的砲台都已經解除任務了。
踩著櫻木花道,在古砲台前看山看海,不是很棒嗎?
暖暖美食推薦:
暖暖的義式料理餐廳,義大利麵/燉飯/甜點,山城裡的溫馨廚房,暖暖美食,基隆義大利麵餐廳。
想不到小食堂,握壽司/小資丼/半腹鮭魚丼超鮮美,起司可樂餅香甜滑嫩,藏在山城的日式料理,想不到的美味,基隆日式料理推薦,暖暖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