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歷史,有人一聽就想睡覺,但是草山行館變身優美古蹟和特色餐飲空間,又坐擁絕佳視野,可以俯瞰大台北,最近櫻花陸續綻放,已成為熱門的打卡景點。
草山行館的前身是臺灣糖業株式會社招待所,從名字就知道是日治時期建物,1920年以在地石材、檜木及杉木搭建而成。
1949年成為前總統蔣中正在台的第一個官邸,但隔年就搬到士林,這裡成了避暑行館,主要是接待重要的國內外貴賓和討論國家大事。
不過2007年一把大火燒到只剩正門的主結構,歷經一年四個月修復工程,並訂調為融合藝文、生態及生活美學的藝文沙龍,重新對外營運。
2022年11月7日加入臺北老房子夥伴行列,成為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第22處開幕的文化資產。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湖底路89號
電話:0228622404
營業時間:10:00-17:00(週一公休)
草山就是陽明山的舊稱,過年期間不少賞花人潮。
草山行館附近就有收費停車場,非常方便。
沿著小路走下去,周遭山林裡藏著4棟石構房子。
在蔣介石時代是侍衛居住的地方,不過據最新的規劃是以「主題園區」概念,打造養心茶屋、親子書屋、小農基地、樂活教室、草山歇腳處與飲食文化體驗等6大主題。
但我們到的時候都沒開放的樣子,所以還是直奔主館而去。
大概才通一部車的小徑,被綠樹和石牆半包圍地很隱秘,當初設計不知是否也是安全考量。
走到盡頭則豁然開朗,一棟石砌大宅矗立眼前。
正中央圓形拱門上寫著草山行館四個大字。
往裡看,每扇對外窗也是圓形拱門狀,透露出昏黃的燈光,在澟洌的年節裡傳遞出溫暖來。
右手邊是一株開了約3成的櫻花,成為遊客必拍的嬌點。
櫻花樹下還有座母餵子的塑像,充滿慈愛。
我對比網路的舊照,好像曾更換過,但主題一致。
記得以前念書說蔣中正總統侍母至孝,所以桃園有慈湖,以紀念其慈母,不過這裡僅做為推論,還是要聽官方說法。
一進門有個櫃檯兼文創商品販賣處,據查以前來參觀要門票,現在是當做服務櫃檯。
我們本來要訂下午茶,結果說有組遊覽車團客預訂額滿了。
後來到餐廳看有散客離席,想說應該可以遞補。
櫃檯人員才坦白說,年節期間人手不足、出餐不及,團客已經在抱怨了,所以不敢再接客人。
大廳即美廬以前是會議室,目前是主要展覽中心。
草山行館定調在藝術沙龍,所以也進駐不少藝術家。
像這組陶花源是蔡江隆的陶壺創作。
我不懂藝術,也沒那個KO KO,但是欣賞一下陶壺的古樸和靜雅,吸取一些藝術的氣息也不錯。
其他的茶具創作,看得也很喜歡,色澤豔麗,卻不覺得妖。
老鐵壺卻有著時尚的線條。
放在一整面面山開窗前,果然是陶花源啊!
一角是古代座椅和蔣公銅像。
難得沒被送到慈湖去。
我心裡又思索起,2007年到底是怎麼樣的大火燒了草山行館呢?
草山行館內部迂迴曲折像迷宮,也有一說是為了安全。
修復後,分別規劃為美廬、飲和堂、萃英堂、大雅堂以及介壽堂,做為餐廳和展覽用。
飲和堂是是當年蔣總統夫婦接待外賓來訪時的起居室,現在做為主要餐廳。
裡面木窗門顯露和式的氛圍。
木質地板的一角開窗顯露當年火災後焦黑的地基,讓世人了解行館浴火重生的努力。
雖然是餐廳,即使沒用餐也可以走動參觀,只是小心不要干擾到用餐客人。
推開窗到簷廊,可以遠眺關渡平原,四周景緻盡收眼底。
點一杯咖啡小憩,怡然自得。
離開餐廳前看到一盆花蘭。
原來此刻一項書法特展,書法家正是知名星座專家唐綺陽的父親。
不過展期只到2月5日。
行館中間的天井有座心字池。
我一直拍中間的鴨子,沒注意到心字池才是建築特色。
真是有眼無珠了。
大雅堂原為蔣宋美齡畫室兼臥室,但一看滿屋子用餐客,就不好再闖進去看了。
這間是介壽館吧?
我繞來繞去,除了用餐的幾個包廂,其他都空盪盪,或有展覽也有限,像是這間入口側是蔣總統夫婦的立像,更顯淒涼。
不過大面積採光和式窗櫺,很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窗外又被綠樹圍繞,非常隱秘,應該也很適合做電影場景。
草山行館視野良好,場館也很有特色,現在免收門票,如果到陽明山來,很適合花小小一點時間來放空一下。
櫻花開了,來拍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