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不冷了!
老基隆人都感受得到這樣的變化。
往年秋冬之際吹起東北季風,又溼又冷的天氣就籠罩著整個港都,那種海風隨著基隆港灣鑽入家家戶戶,讓人「刻骨銘心」。
隨著全球暖化,東北季風似乎也有「週休二日」的趨勢;近年統計,全台雨量最多的稱號,已經交棒給宜蘭,成了名副其實的「竹風蘭雨」。
不過,雨港不冷,更因為人們的熱情。
台灣四面環海,沒有一個城市像基隆,被港灣長驅直入心臟地帶。
過去數百年來,各國各族就經由大大小小的船帆登岸,移民或經商,形成基隆多元的族群和文化風貌。
今日,世居當地和新來的住民重新關注在地歷史和文化,自東西兩岸給基隆港一個大大、暖暖的擁抱。
走讀過春天的山、夏天的海,地方專刊「晒基隆」第3刊規劃秋天的風散步路線,請到了基隆市生根文化創意協會理事長陳顥樺擔任導覽員,帶我們深入巷弄,認識「巷仔內」的在地故事。
海洋廣場
搭國道客運到基隆終點站,一定不會錯過海洋廣場。
廣場上「KEELUNG」大型彩色LED字體和西岸虎仔山上的KEELUNG地標遙相呼應。
這個幾經改造的地方,常有燈會、花燈展覽,包含2013年黃色小鴨,就曾矗立在前面的港灣,吸引許多民眾觀看。
天空不時有老鷹盤旋,所以東岸郵輪碼頭還蓋了一個賞鷹的飛鳶廣場。
才說少雨化,我們報到的這天就滴滴答答個不停,只好臨時更改了集合地點。
好吧,無雨不基隆。
外面下著雨,但是我們心中有太陽,十幾把傘就跟著老師的腳步一起去「晒基隆」。
明德、親民、至善大樓
這三棟大樓的名稱,大概只有老在地人才知道。
匯入基隆港有四條主要河川,其中之一的旭川河是條運河,上面就是著名的崁仔頂漁市,每到凌晨開市時人聲鼎沸,非常熱鬧。
走在主要街道的孝一路上,即使在休眠的白天,還可以聞到混雜著海水和魚腥的鹹鹹的味道。
這一條崁仔頂街到慶安宮口一帶也被稱為「北台第一街」。
明德、親民、至善3棟大樓約1975年建在旭川河上,一、二樓多做為商場使用,因為每戶坪數都不大,反而形成很多個性化的商店,值得淘寶去。
像二樓有鳥巢和人文磨豆兩間景觀咖啡店,靠窗就可以看到基隆港、觀光郵輪和老鷹,非常值得來這裡放鬆一下,不用到廟口人擠人。
還有這個模型店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
小時候應該有經過這一個櫥窗吧?
導覽老師也說他們家賣幾十年了。
走下階梯,穿過漁市就看到了林開郡洋樓。
老師特別幫他正名是「郡」,不是「群」,而且上面還有人住,才會有燈光,別繪聲繪影說是鬼屋啦!
老師也同時補充,其實基隆不是沒有古蹟老宅,是因為地理位置太好,二戰期間被美軍炸掉不少。
見書店
基隆地方不大,停車位彌足珍貴,東岸停車場的位置幾經改造後,現在地下停車場、地上商場的現代化經營模式,堪稱它的輝煌時期。
見書店結合咖啡與書籍,挑高、清新的設計,還成為網美朝聖的基隆秘境。
店內書籍充滿海洋元素,呼應基隆港都風貌。
買一本書坐下來喝杯咖啡,可以成為基隆旅遊的中繼站,也可以度過一個悠閒的午後時光。
商場頂樓風光無限。
基隆港、郵輪、虎仔山地標、基隆最高樓等,盡收眼底。
參議巷
基隆人不認識基隆,真是有點窘。
走過田寮河來到義二路二巷口,看到這座拱門,原來就是參議巷入口,過去的基隆議會就在此巷內。
我走了不下上百次,雖然對這拱門感到怪異,卻從不知道它是座古蹟。
議會舊址現在是基隆市立醫院門診中心。
巷內很多美食,可惜像知名的林家豬腳在今年吹熄燈號了。
港都巷
離開參議巷,來到了車行的3線大馬路信二路。
老師居然帶我們走進對面一條暗摸摸的巷弄。
啥貨?
現在的巷弄,才是以前的官道。
因為以前的基隆也曾是稻田遍野、阡陌縱橫的地方,所以一般百姓多走在泥濘的小路,官道才有石子路,不會因雨弄髒腳。
清朝時期,現在的仁愛區稱為草店尾,開發較早,是漢人主要居住的地方。
至於日本登台開發哨船頭這一帶,是新商業區,有小銀座之稱。
一旁的日治時期基隆市街道圖可說明當時盛況。
雖然現今主要商業區重回「草店尾」,但是哨船頭居民5年前點亮鈴蘭燈,重現在鈴蘭隧道下青年男女約會的場景,並畫出當年故事,紀錄曾有的風光。
巷口曾經是松元蒲鉾店(魚板屋),老店店招也重新掛上去了。
走回信二路、義二路口有一間維多利亞式的建築,這一棟和當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有淵源。
原來他的祖父岸田幾太郎日治初期曾在這一棟洋樓開設「岸田呉服店」(現在二樓是洋城餐廳,一樓是同集團的米塔麵包店)和「岸田喫茶部」(歇業的自立書店。)
上個月才來這家洋城餐廳吃過,沒想到背後的故事這麼「鼎鼎有名」。
沿著信二路途經中正公園山腳下的牌樓。
不說不知道,原來過去是日本神社的鳥居,有一說現在被包在牌樓裡面。
廟口夜市
我們走金雞橋渡河到參議巷,接著是過美猴橋回到廟口商圈。
田寮河設有十二座生肖橋,出海口在基隆港,多少年來經過整治,河水總是如此混濁,但至少不復當年令人作嘔的惡臭了。
沿著河邊可以散步,而且因應本地氣候,多設有風雨走廊,這大概也是全台少見的吧?
提到基隆,許多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廟口。
不遠處才看到夜市,不過老師腳步一轉,又進到一條暗巷。
這裡本來是可以通往奠濟宮的,不過可能因為疫情期間而鎖住了。
只好循正常路,忍住誘惑不斷的飄香美食來到廟前。
你知道基隆廟口夜市指的是奠濟宮嗎?
現在總該知道了吧。
主祀開漳聖王,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
雖然遊客最愛的還是美食,廟前有一家鼎邊趖也可惜收攤了。
百年福德宮
穿過愛三路,有一條斜行的愛三路49巷,這一條也是清朝時期的官道,路幅稍微寬了一點,約可通行汽車,不過應該沒人敢開進來,因為兩側雜物很多,行人也不少。
田頭田尾土地公。
有漢人住的地方,就會有土地公。
廟前雨遮下掛滿粉紅色的燈籠,拍起來也很美。
這裡是清官道的中心,也是商旅出發前祈求平安的土地公廟,所以香火鼎盛,據說廟內虎爺很靈驗,不少人會來參拜。
走出49巷到愛二路口,一陣肉鬆香撲鼻而來,真的又要凍未條了。
附近有仁愛市場,裡面美食小吃也很多,基隆人比較少到廟口,多在這裡享受佳餚。
慶安宮
走進愛一路17巷,重見天日時已到了愛一路,底下是地下化的旭川河,抬頭看見的是連結前面提到的三棟大樓的空橋。
橋下是崁仔頂漁市,還有慶安宮所在的忠二路。
有廟就有美食,慶安宮附近的曾家鍋貼和大白鯊魚丸也深獲在地人推薦。
真的,要不是正港在地人帶隊,我還不大敢走進這樣的巷弄。
因為巷弄窄小,兩樓間伸出雨遮就可以讓我撤掉雨傘了。
看來太陽曬不進來,雨也很難落地,只有風可以。
城隍廟
最後一站是基隆護國城隍廟。
這是三大廟中惟一正對基隆港的廟宇。
廟旁擺了一個2年前城隍遶境時,特別製作重達180公斤的鹹光餅車,帶有祈福保平安和傳承文化的意義。
撫今追昔。
平常來「迺」基隆,今天我們帶著一顆心中的小太陽來「晒」基隆,用熱情穿街走巷,追尋先人的足跡,傾聽海風訴說幾百年來的故事,這一趟穿越之旅,讓心靈豐富而美好。
怎麼逛?
「晒基隆」第三刊秋天的風有詳細的散步路線,會教你怎麼吃怎麼逛,跟著地圖走就對了。
晒基隆
發行單位:基隆市政府觀光及城市行銷處
紙本索取地點
基隆市 : 東岸旅遊服務中心(東岸廣場1樓)、 基隆市旅遊服務中心(港西街)、和平島遊客中心、各區區公所及圖書館、見書店、小獸書屋及各咖啡店。
其他 :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市旅遊服務中心。
線上閱讀
電子書
見書店
地址:基隆市仁二路236號
電話:02-24281159
營業時間:11:00-20:00(週六、日11:00-22:0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