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最美,只有更美。
環基隆港多處僅數百公尺的小山丘,過去多是砲台或燈塔,如今偃旗息鼓,成為觀光之地,重見天日的球子山燈塔,由於位置居港西中後側的制高點,可以360度觀景,視野更勝基隆燈塔。
基隆近來積極推動挑戰一日雙塔,也就是從基隆燈塔經白米甕砲台走到球子山燈塔,不過實際走了一趟,我發現前段基隆燈塔到白米甕砲台很好走,至於後段的砲台到球子山燈塔不僅距離更遠,而且多為林間小徑,還要攀繩而上,老人與小孩較不方便。
不過還有個捷徑可以輕鬆登塔,老少咸宜。
景點名稱:球子山燈塔
地址:基隆市中山區中山三路103巷
交通:
開車:導航設定基隆市中山區中和國宅
公車:中和國宅站(304路)
登塔捷徑
先介紹一下輕鬆登塔的路線吧!
開車或搭公車(班次不多,先查詢好時間)到了中山三路103巷底,就可以看到一處廢棄軍營。
整建中的球子山燈塔景點距離已經清楚標示出來,只要261公尺,so easy!
往下走可以連線高遠新村、仙洞巖景點。
左邊衛哨旁有個隱秘的小路可以通往燈塔。
進去後往回看哨所。
依指標所示,這條路應該才是未來的主要道路。
另一處是從衛哨口右側直走,可以看到被推倒的路障。
營區內雜草叢生,廢棄的建築物更是滿目瘡痍。
猜不透這一棟墨綠色建築的功用,出入口是階梯和溜滑梯?
上到平台後,猜這是個砲盤,至於剛剛的「溜滑梯」或許是像消防員方鋼管,為了出入方便而設。
現在則成了視野良好的觀景台。
下面的貨櫃碼頭和更遠處的和平島社寮大橋一覽無遺。
邊坡上的營舍外觀看來無恙。
走進一看才知道什麼是人去樓空。
門窗全破,甚至窗戶都不見了。
只留下滿地碎石磚瓦和鐵片。
窗外的雜草伸長了脖子窺探,準備要鳩佔鵲巢了。
再往上走,看到幾座閒置已久的單槓。
這裡也是個小平台,可以遠眺基隆嶼。
旁邊則是哨所。
走到這處球子山燈塔、白米甕砲台和仙洞陣地的三「叉路」。
不過我還是搞不清仙洞陣地指的是什麼,是剛剛穿越的軍營嗎?
到白米甕砲台還要1544公尺,而且路小不好走,比較起來,仙洞陣地這段路好太多了,距離近,路也寬敞。
最後11公尺,終於看到球子山燈塔一隅。
純白色的整座燈塔和圍牆,在陽光下非常耀眼。
雖說是燈塔,其實球子山燈塔於1991年就已經熄燈,功成身退了。
球子山燈塔是國人自已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1956年建成時塔身為白色四方形,主要功能是和基隆燈塔連線,引導入港船隻。
不過1991年因基隆港附近的新瀨險礁爆破清除而停止發光,而配合附近的軍營改漆成迷彩綠。
2018年再因軍營遷移,燈塔規劃朝觀光發展,才又漆回白色。
不用說,球子山燈塔所在地較軍營高,能看的地方更遠,包含基隆嶼基隆燈塔。
所以要是在基隆燈塔,也可以看到山頂的球子山燈塔。
這兩座原是基隆西側燈塔的最佳拍檔,如今僅基隆燈塔還有導航的功能,球子山燈塔則華麗轉身,走向觀光,擁抱人群。
協和電廠的三根煙囪矗立在外木山40餘年,高達204公尺,2024年將退役,未來這個基隆地標也將消失在眼前。
往東可以看到基隆山,不過霧霾重了點,不是很明顯。
來吧!
火號山可以看得更遠。
這條新興建的步道就像盤踞在火號山的一條龍。
讓我們順著爬往龍首。
別忘了回頭看球子山燈塔和背後廣闊的基隆港無敵海景。
高大的碼頭吊車像極了紅色水鳥,還是長頸鹿?
任君發揮想像力啦!
不過我是覺得有點煞風景。
抱歉,純以觀光角度來看。
很多人要賴以維生呢。
火號山海拔133公尺。
據基隆文化局表示,球子山因山形像球而得名,但是之所以又稱火號山,是因為日治時期會在此以火藥發午砲報時,而有此名,到了1929年4月1日才廢止午炮,改以電報報午時。
別笑我矮,很多基隆環港的山也高不到哪裡去。
133公尺夠高了,可以360度環視山和海。
連老鷹的呼叫都聲聲入耳。
海景範圍更大,北海岸的野柳海岬也歷歷在目。
底下是中油油槽。
往東南看去,整個基隆港市一次映入眼簾。
不過這天東岸沒有大型觀光郵輪進港,只在西岸停了一艘小型郵輪和軍船。
在球子山新發現,不一樣的基隆港。
雙塔主線
基隆雙塔的PART2是要從白米甕砲台走來,前面提到要1544公尺。
我真的也走了一遍,全程耗時約50分鐘。
白米甕砲台整修中,但指標「大致」都很清楚。(因為後來有些路線不明,指標都不見了。)
對了,整個行程目前沒有廁所,除非.......(任憑想像了!)
白米甕砲台是一日雙塔裡目前看來規劃有公廁的地方,但因整修中,只有一個簡易的流動廁所。
一開始是康莊大道,甚至是汽車可以行駛的。
路旁可以悠哉悠哉欣賞不知名的花。
直到一隻小黑跑出來狂吠,提醒你私宅勿入。
還好牠繫著狗繩,不然看來真的很凶狠。
離貨櫃區很近,跟海洋廣場可以看到的大船入港風情大相逕庭。
一旁還有工程,也代表此去道路就坎坷了。
在荒煙蔓草間看到一整排的水泥柱,真相只能留待雙塔工程完工才會揭曉吧?
抬頭遠望最高點的白色建築就是球子山燈塔。
人家望梅止渴,你不會望塔腿軟了吧?
接著進入田間小路,有著小花為伴,一派鄉村風光。
磚房不知是以前的民宅或工寮,因為旁邊還種了火龍果。
這是可以吃的桑椹吧?
我有打問號哦,別亂吃。
春暖花開,少不了蝴蝶飛舞和覓食。
好美的S曲線。
這是國道三號連接的省道台2己線。
弧頂其實是平行的兩條線,下接中山四路。
走約10分鐘,換成硬泥路。
路兩邊雜草都快與人等高了。
雖有新做的椅子,但不宜久留,因為馬上會有飛天「捐血車」圍過來。
再來已看到登山隊的結繩記號了,可見道路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拉繩出現,因為山勢更險峻,當心滾下邊坡。
據後來在球子山燈塔一位山友表示,這拉繩是現在才釘上去的。
意思是未來的道路就是這樣?
路標不見了。
跟著拉繩小徑走就對了。
恨沒長一對翅膀吧?
兩邊都出現拉繩,意思是陡到要雙手雙腳並用了。
開始懷疑人生?
走了一半路程,來到中油的油庫區。
雖有人劃了往右的箭頭,但路被繩網封了起來
往下走才對。
接著出現階梯,看來是繞著油庫區在走。
雖然路況好一點,但是前方彷若天梯,看不到盡頭。
遙望白米甕砲台旁的三根煙囪,可見我們已翻越一座山,來到球子山的地盤。
最後三百公尺,依然不是那麼好走。
直至眼前亮了起來,總算完成這次球子山登頂任務。
如果未來路況沒有改變,建議老人小孩還是從中山路103巷到球子山燈塔比較安全。
喜歡探險的,就放膽來吧!
球子山燈塔也可以通仙洞巖,可以走勝安宮路線或是仁安街31巷路線。
基隆港西景點大串連,培養好體力,好天氣來看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