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流浪頭不是流浪的起點。
原來,流浪頭米粉湯最驚豔的是滷味。
基隆目前的發展,似乎以港東岸為重點區域,其實西岸也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值得探索,像先前去過的仙洞巖、佛手洞、白米甕砲台、基隆燈塔等,不過這裡還有個很耐人尋「味」的地方,那就是「流浪頭」,或者正確來說要叫做「流籠頭」。
初看到「流浪頭」還以為位於台灣北邊的基隆正是流浪的起點,其實不然,基隆周邊山區礦產豐富,交通不便的年代,便以高空架索的方式運送,這種運輸工具即稱為「流籠」,其中一條流籠從外木山通達中山區所在的牛稠港尾端,這裡便被稱為「流籠頭」,台語的流浪和「流籠」音近,寫成中文才有現在的「流浪頭」。
台灣有很多這樣國台語轉換間的「美麗的錯誤」,改天再來好好研究一下。
有經濟活動就有人,有人就要吃飯,附近包含港區碼頭工人不少,在地美食店家應運而生,就像這家我常聽人提起的「流浪頭米粉湯」。
店名:流浪頭米粉湯
地址:基隆市中山區中華路5巷14號
電話:0920465056
營業時間:17:00-24:00
這天晚上本來要去市區吃飯,路經中華路、復旦路和中山二路的大路口等紅燈,正好到還沒去吃的流浪頭米粉湯,旁邊擺攤前有停車位,二話不說,臨時決定改吃這家。
除了門外大紅招牌外,裡面的牆上貼的菜單也是紅色的。
不和道是巧合或老闆娘的偏愛,她的衣服也是紅色的,很有一致性。
不知道吃什麼?
招牌上特別推薦的米粉湯、筒仔米糕、滷味、蒸煮乾麵和大燒賣通通點,因為4個人吃,加點了一份燙高麗菜。
攤子鍋爐前擺著各式滷得金黃的滷味,品項跟一般都差不多。
鍋爐內一半是店家招牌的米粉湯,一半是滷味加熱的地方。
滷味很快就上來了。
看到沒,還有擺盤吔!
這一盤是沒有加熱的,有滷蛋、海帶、百頁豆腐,加上一點青蔥妝點顏色。
先說一下這海帶,非常入味,但是完全不會死鹹,而且滷得恰到好處,軟而不爛,有彈性不會硬,連家中的老人家都很訝異竟然他們也咬得動吔!
百頁豆腐很Q彈,不會有鹼味,滷蛋也嫩而不老,不是滷很久放到硬的那種,看得出來去化率很快。
第二盤滷味有加熱過,吉古拉軟Q,菜捲外脆內有嚼勁,肉質新鮮。
蘿蔔是這一盤的亮點,鮮嫩不老,咬下去會噴汁,清香爽口,太美味了。
流浪頭的滷味基本上鹹度剛剛好,也可以沾他們家的辣醬,增添風味及口感。
米粉湯是店家的招牌,很特別的是比起一般來說顏色好像比較透明些,入口滑順,爽脆易嚼。
簡單的紅蔥頭提味,帶出濃濃的大骨熬製湯頭的喉韻,難怪是招牌。
至於乾麵就讓我們意外了。
竟然是用盤子裝的。
太有趣了。
不過怎麼看起來像是泡麵的麵條?
店家標榜是蒸煮乾麵,算是很特別的口感。
還有這筒仔米糕,香濃糯米配上店家沾醬,吃起來很有古早味。
基隆特色的大燒賣。
第一次吃大燒賣,外嫩內Q彈,不會因為大顆而減損燒賣的特色,只不過蒸得有點破相了,但是瑕不掩瑜啦!
來客慢慢變多,我才發現,怎麼還是老闆娘一個人獨撐全場?
腦中突然浮現了神隱少女劇中鍋爐爺爺的角色,也是一夫當關,真是太強了。
結帳總共370元,老闆娘腦筋一點兒也不含糊。
離開時看見騎樓一桌吃滷味配啤酒的客人,想來他們跟我一樣,最愛他們家的滷味。
流浪頭只做下午到凌晨,堪稱基隆的深夜食堂,晚上睡不著,很推薦來點米粉湯和滷味,吃完回家,夢裡也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