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腳亭砲台.jpg

基隆砲台多築於環基隆港的山上,主要是應付從海上入侵的外敵,從西到東例如大武崙砲台、白米甕砲台、獅球嶺砲台、二沙灣砲台、槓子寮砲台、社寮砲台等都是;也因此,砲台棄而不用後,就成了欣賞海景的最佳地點。

IMG_0186.JPG

走訪過這些砲台後,我一直想著我的大基隆砲台巡禮還少了一座:四腳亭砲台。

不過這座砲台跟前面幾座有一些不一樣,首先,它是台灣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內陸型砲台;其次,在現行行政區劃分上,屬於新北市瑞芳區,不屬於基隆市。

順帶一提,曾遇到不算少數的人以為基隆市屬於新北市(以前的台北縣),其實互不隸屬,基隆是省轄市,新北市是院轄市。

 

溯源歷史,四腳亭也曾是基隆轄下單位。

日治時期,四腳亭曾劃歸基隆廳或基隆郡,不過戰後就成為台北縣瑞芳鎮底下的一個地方至今。

四腳亭地名的由來,很容易望文生義,所以有一說是清朝時由暖暖往瑞芳的小路旁(今瑞亭國小旁),設有一座供休憩的「四腳」涼亭,不過在瑞亭國小的校誌上並未記載這座亭子,所以就只能當故事聽聽罷了。

 

四腳亭砲台始建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1903年竣工,原名深澳堡壘或深澳坑堡壘,主要任務是護衛基隆港灣以及防止敵軍從澳底和宜蘭登陸。

史上記載,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日本,日先遣軍避基隆砲台主力,從貢寮澳底順利上岸,或許也這樣才知道後防不能空虛,統治期間建了四腳亭砲台。

20230809_091525.jpg

攻砲台3條路線,請選擇!

四腳亭砲台早在1932年除籍,攻砲台是指登山路線啦。

攻頂有3處入口,天外天園區、四腳亭步道和三坑子步道。

天外天園區

IMG_0305.JPG

這條登山路線到砲台最近,不用10分鐘。

不過要有交通工具比較方便,導航沿著培德路上去。

IMG_0089.JPG

天外天是墓園加復育公園,實際登山口是進墓園後的左側,所以進出要注意一下開放時間是早上8點到下午4點。

IMG_0088.JPG

因為是私人墓園,外車要停園區外,這裡也有公廁。

進墓園沿左側山勢走,有隻繫繩的大狗,不過還是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IMG_0090.JPG

IMG_0091.JPG

四腳亭砲台的木製指標斑駁得很不明顯,不過不致於走錯。

IMG_0092.JPG

IMG_0093.JPG

入口標示砲台為新北市定古蹟,2005年修復,2009年峻工至今。

IMG_0095.JPG

IMG_0098.JPG

沿途都是碎石子路,坡度和緩好走,且夾道綠樹成蔭,不只是遮陽,搞不好還能避雨了。

IMG_0102.JPG

不用10分鐘,就到達砲台西側的遊客中心。

IMG_0307.JPG

如果不忌諱要經過墓園區,這條是攻砲台的捷徑。

三坑子步道

20230809_090026.jpg

IMG_0413.JPG

20230809_090200.jpg

20230809_090345.jpg

先講一下正式的步道起點,就在62快速道路往四腳亭下來的匝道口,等紅燈時就可以看到四腳亭砲台古砲台的意象裝置,後面有停車場、公廁,是個不錯的集結點。

公廁旁就有四腳亭登山步道的指引。

從這裡到登山口約450公尺。

20230808_085820.jpg

20230808_100847.jpg

IMG_0308.JPG

不過第一次來我不小心走成捷徑,我開車沿著62快速道路旁開到了路的盡頭,也就是登山口。

IMG_0406.JPG

IMG_0410.JPG

旁邊有大小2尊關公神像,雖然大關公已殘破,但我不敢欺神,我真的誤打誤撞開了進來,只能停在路旁。

IMG_0309.JPG

IMG_0310.JPG

眼前有開挖遺跡,對照一旁樹立的警告標語,大概真有人在此開發過,只是被抓包了。

因為一開始是切西瓜進來到登山口,又沒看到三坑子步道的指標,而且沒停車場,很納悶是不是走錯了。

還好四腳亭砲台的指標讓我安心了些。

IMG_0311.JPG

IMG_0313.JPG

三坑子步道從登山口到砲台是915(860+55)公尺,如果加上四腳亭古砲台入口意象450公尺的距離,總長估算就是1365公尺。

基隆也有個三坑車站,是因為當年挖煤礦而衍生的地名。

瑞芳過去也是礦坑林立,我從地圖上看,瑞芳和基隆交界境內大致分布有大坑、三坑、四腳亭坑、五坑、六坑山等地名,推論也是一樣的命名方法。

不過我如此自以為是的推論,只是天馬行空的想像,期待有在地或專家解惑。

IMG_0320.JPG

從登山口到砲台915公尺,我走了約半小時,當然比天外天難度增加了。

前面400公尺到涼亭最陡,幾乎都是木棧道階梯。

IMG_0323.JPG

後來出現繩欄,代表坡度更大,更耗費體力。

雖然是穿梭在樹林裡,但夏天高溫,還是讓人走出一身汗。

IMG_0327.JPG

IMG_0329.JPG

到了涼亭就是個分界,可以小做休息。

IMG_0330.JPG

IMG_0335.JPG

後面510公尺就平緩多了。

從山徑變為碎石子路和階梯間距加大可以證明。

IMG_0346.JPG

IMG_0347.JPG

夾道植物也轉變為竹林。

兩大簇竹林聳如山門,小徑從中間過,很適合拍片取景。

下山時我還看到有人在採竹筍咧!

IMG_0354.JPG

接近終點前,我被林間聲響嚇一跳。

原以為是獼猴,後來發現是隻大鳥,不像是築巢,有點像受困了。

還在猶豫怎麼救牠,牠總算自己掙脫。

我也攻頂了。

IMG_0359.JPG

IMG_0362.JPG

這條三坑子步道先難後易,雖然有撞牆期,但走下山後覺得,流點汗也不錯!

四腳亭步道

20230809_091007.jpg

在四腳亭古砲台停車場看到顏家古厝的介紹,所以我導航到顏家古厝,也才完整了整個攻砲台的登山路線。

導航況著四腳亭埔路往瑞芳市區走,看到一個四腳亭砲台指標急轉而上。

20230809_091229.jpg

意外發現這麼大一片空地和草地。

山城瑞芳難得一見吧!

看地圖和上網查才知道,原來這裡是昔日瑞芳運動公園預定地,後來「琵琶別抱」,另擇地建成,這裡就一直空到現在。

20230809_091451.jpg

旁邊有個天然災害土石暫置場,看來就是這塊地的現行功能。

一旁有個流動廁所,如果不急的話,就到砲台上的公廁比較乾淨。

20230809_091525.jpg

20230809_091614.jpg

20230809_091529.jpg

路旁有四腳亭砲台步道的介紹,我也才看到三坑子步道的名稱。

從運動場到步道口約630公尺,要走約20分鐘,這估算怪怪的,因為是車行下坡路段,照道理不用10分鐘的。

20230809_092156.jpg

20230809_092202.jpg

20230809_092820.jpg

因為沒看到顏家古厝,我就車子一路開到了道路盡頭一處民宅前,這裡就是四腳亭步道口了。

這戶人家很好心,寫了大大的牌子告訴大家,步道到砲台來回約90分鐘。

指標寫著單程是1270公尺。

20230809_104335.jpg

車子不能擋在人家路口,我就倒回約100公尺的路邊較大空地暫停。

20230809_092852.jpg

20230809_092938.jpg

20230809_093144.jpg

一開始就是上坡。

走沒多久,看見殘破的古磚房,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就是顏家古厝。

但沒看到解說牌。

走了不遠看到說我已經過了顏家古厝90公尺。

後來在民宅旁的一位好心大哥才跟我說,顏家古厝入口就在我停車旁的一條上坡小路,在整建過程中有糾紛,所以現在封鎖進不去了。

推算我登山步道旁看到的也是顏家古厝一部分吧?

因為有條不明顯的小路,看起來是可以通古厝的。

20230809_093446.jpg

20230809_093527.jpg

20230809_093604.jpg

繼續走,越走越陡,我很想放棄。

因為此行本來只是要找顏家古厝,而且又沒帶水,有點怕不堪負荷。

20230809_093641.jpg

到一座高壓電塔附近稍微喘口氣,此時走了340公尺,大約是全程的3分之1。

從電塔看不到什麼景觀,反而更加洩氣。

20230809_093821.jpg

20230809_094111.jpg

20230809_094210.jpg

不過稍休息夠了,決定還是再往前。

長路漫漫,又出現了繩欄,可見山勢更加陡峭。

真的開始懷疑人生。

20230809_094709.jpg

20230809_094753.jpg

雙手雙腳並用,到了680公尺處,出現了一座觀景台。

錄影中可以清楚聽見自己強烈的喘息聲。

20230809_095031.jpg

20230809_094808.jpg

20230809_094843.jpg

20230809_094914.jpg

觀景台沒遮蔭,但是只有15公尺,不走上去對不起自己已經撐到這裡。

爬上觀景台,這裡也就是過港山。

過港山又稱四腳亭埔山,是整個步道唯一也是最佳的觀景視角。

快速道路、瑞芳市區盡收眼底。

20230809_095446.jpg

既是山頂,也走了一半的路程,我又說服自己走下去。

因為再來應該都是下坡啊!

20230809_095630.jpg

前面多有林蔭,但這裡沒有,還好路比較平順。

遠處的電塔,應該就是砲台的地方,但不遠了。

20230809_095704.jpg

20230809_095847.jpg

走著走著,又有上坡的感覺,但沒有木棧道,代表地勢比較平。

這時也才意識到,這段步道就是要爬兩座山,過港山和四腳亭砲台山,只是兩山高差不大。

20230809_100502.jpg

終於攻頂,分三次完成了整個攻砲台的路徑。

20230809_101346.jpg

有上坡就有下坡,回程到過港山撿了一根樹枝當登山杖,就像湯姆漢克浩劫重生裡陪他歷險的排球威爾森。

四腳亭砲台

IMG_0099.JPG

IMG_0100.JPG

四腳亭砲台括砲台區、火藥支庫、掩蔽部、廁圊、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和堅守衛舍。

砲台區有一座高砲台、二座低砲台。

三路攻砲台,四腳亭步道和三坑子步道抵達的是低砲台砲座區,從天外天抵達的是遊客中心。

IMG_0238.JPG

IMG_0249.JPG

IMG_0242.JPG

IMG_0247.JPG

低砲台位於高砲台的東南側,每砲台安兩門砲,當年是加農砲。

砲台有斜坡連絡砲側庫,如今人去砲空,只剩青青草地。

IMG_0188.JPG

IMG_0187.JPG

IMG_0269.JPG

火藥支庫做為砲側庫的後援,所以規模更大。

裡面雖然沒封鎖,但是是否「臥虎藏龍」不得而知,就不敢造次了。

IMG_0197.JPG

支庫旁有條石階步道,通往高砲台區,走上去後呈Y字路口,右側是步兵道,左側為高砲台,轉一圈是相通的。

IMG_0198.JPG

IMG_0203.JPG

步兵道雜草叢生、綠樹成蔭,據介紹原本視野遼闊,但現在草木長得比兵高,我也不敢爬上去看。

IMG_0206.JPG

IMG_0208.JPG

IMG_0210.JPG

轉一圈到了高砲台區,由一座砲台二門砲組成。

IMG_0214.JPG

IMG_0219.JPG

不知道是否管理得宜,加上遊客少,砲台上雜草很平整,也不見垃圾、空飲料罐。

IMG_0213.JPG

比起低砲台,高砲台區多了圓形平面的觀測所,供指揮官觀測並指示射擊方向。

IMG_0250.JPG

IMG_0251.JPG

IMG_0224.JPG

砲台區內有三座哨兵舍,高砲台區往下走有一座。

IMG_0232.JPG

IMG_0225.JPG

IMG_0228.JPG

攀繩往上爬,不用2分鐘就到了四腳亭砲台山。

IMG_0178.JPG

IMG_0180.JPG

IMG_0181.JPG

IMG_0182.JPG

掩蔽部共有相通的五間,每間中開拱門、二側開拱窗,隱於覆土之下,防止敵人彈襲。

IMG_0172.JPG

IMG_0171.JPG

IMG_0176.JPG

砲具庫與掩蔽部相鄰,現僅存地坪,日治時期曾是存放三一式速射野砲的地方。

IMG_0174.JPG

砲具庫後方是運砲坡道,通往高砲台區。

IMG_0273.JPG

IMG_0149.JPG

IMG_0157.JPG

IMG_0159.JPG

這裡僅存一面牆的是三合一的彈廠、裝藥調製所和炸藥填實所,為防火及防水,磚牆外以水泥粉刷,專家從地面喇只形開口看出,當年可通車輛運送。

IMG_0148.JPG

IMG_0150.JPG

IMG_0151.JPG

水井提供駐軍用水,但是在飲用前,會先經過儲水所過濾,再流入水井,可見當年日軍重視健康的程度。

IMG_0161.JPG

IMG_0162.JPG

IMG_0163.JPG

彈廠前有一處僅存一面紅磚牆,上面還開了十字孔。

不過這跟宗教無關,實則是廁所。

解說板上寫廁圊(音青),在英文和日文也寫的是廁所的意思,但為什麼用圊這個字,就不知道了,就當做每日一字,讓我長知識了。

從廁圊的規模,也可見當年軍員之多。

IMG_0113.JPG

IMG_0128.JPG

IMG_0133.JPG

這間無頂的「透天」厝是堅守衛舍,也就是執行勤務的兵舍。

IMG_0119.JPG

IMG_0135.JPG

IMG_0122.JPG

裡面右後角還有為輪守衛哨所設的便所,感覺很貼心。

外面不就有個大形的廁圊了嗎?

IMG_0125.JPG

我繞到屋後看到不少圓孔,很像是彈擊的痕跡。

遙想當年兵馬倥傯,百年後戰爭未止,不知何時方休?

IMG_0141.JPG

為了管制進出營門,這裡設有雙門柱,很像現在進停車場的柵欄吧!

IMG_0298.JPG

IMG_0104.JPG

IMG_0105.JPG

通過雙門柱,出現一棟古今合體的建築,就是砲台的遊客中心。

石磚為底,搭配採光罩,儘量與砲台區搭配。

IMG_0107.JPG

IMG_0111.JPG

圓形孔窗很有古典之美。

不過說是遊客中心,我只看到廁所。

還好廁所很乾淨、現代。

IMG_0295.JPG

走完四腳亭步道、三坑子步道和天外天步道,我總共只見到一對運動的夫妻。

雖說是平常日,但未免很可惜。

四腳亭砲台整建硬體不差,步道難易度其實也剛好,想認識歷史、想健身散步,都很值得到此一遊。

arrow
arrow

    巴里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