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人才會走橋嗎?
到了金瓜石發現,原來水也有圳橋,劈山而過就成了摸乳巷。
過去為了金瓜石採礦冶煉所做的各項建設,如今一一成了古蹟、景點,耐人尋味。
圍繞著金瓜石的景點,著名的有十三層、陰陽海、黃金瀑布,不過這次我要走的是摸乳巷和三層橋,這兩個景點都是從圳橋發展而來,從內九份溪圳橋走到外九份溪圳橋,剛好見證礦山圳橋的軌跡。
開車的話,建議車子可以導航停在金福宮。
門前有立告示牌,停車隨喜可以添香油錢。
內九份溪圳橋+摸乳巷
沒看到指標。
不過從金福宮廁所旁紅磚矮牆中間走去就對了,沿著石階小徑往下走,不遠就可看到內九份溪圳橋。
往右遠眺則是無耳茶壺山。
解說牌寫著,內九份溪圳橋是國內少數被指定為古蹟的礦業水圳,當地居民慣稱為運動場邊的水圳橋、二號橋、祈堂腳溪的水圳橋。
運動場應該指的是附近的瓜山國小運動場吧?
整修過,看得出來保存得還滿完整。
往左續行,腳底下是不平整的水管道,然後就看到鐵網圍住了。
看得出來兩端都禁止通行。
有點可惜…
錯!
這是水在走的,不是人啊!
底下深溝百來米高,不是開玩笑的。
相反於圳橋的方向,就是著名的摸乳巷秘境。
應該原先也是水圳的路徑,切穿巨石再往前延伸,後來水不走了,換人走,才鋪上石板的吧?
沿著水圳和水管道走沒多久,看到左右兩邊叉路。
左邊是通往大馬路5號路,可以由此去下一個目的地三層橋,不過我選擇往右向下探路。
原來這一整個是山尖路步道系統,大致上都是幾百公尺的路,沿著指標走都會到。
十分鐘左右到了第二個景點,三層橋。
外九份溪圳橋
三層橋應是俗稱,興建年代剛好分為最上層水圳是日治時代,中層供人通行的是國民政府時代,最底層是清朝時期。
水圳橋正式名稱為外九份溪圳橋,又稱為「山尖鞍水圳橋」或「黃金水圳橋」,長約30公尺,呈西長東短不對稱造型,難怪我怎麼拍都覺得構圖很怪。(找到拍不好的藉口了。)
看得出來年久殘破的樣子,所以後來土不鏽鋼珩架補強,以防倒塌。
供人通行的中層路橋很好拍,不管從高處或低處都很有味道。
旁邊有條小路可以通河床拍照。
最下層的砌石拱橋就很有中國特色。
小橋流水,很有江南風情。
走完這兩個景點,是不是有更深度認識金瓜石礦業的歷史?
才花了一個鐘頭,不趕時間的話,下一站到祈堂老街,看彩虹階梯和金城武的拍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