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金山,去過擎天崗,但是你有從金山「走」到擎天崗過嗎?
前進魚路古道,體驗先人腳步的艱辛,你會慶幸現代人有交通工具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一直都知道魚路古道,但是因為知道山勢險峻,就怕不是瀟灑走一回,而是讓人狼狽得進退維谷。
魚路古道全程30公里,北起金山的磺港漁村,南迄台北士林,過去是金山居民運送漁獲到台北的要道,所以得名,而擎天崗北邊的這一段就稱為金包里大路(金包里為金山舊名)。
吃完一碗紅棗嬸涼麵,「假裝」不知道起點在磺港,於是開車要從中途的八煙出發,不意八煙山路入口封閉,只能改從上磺溪停車場登山口出發,又省了一大段路。
這就不是我偷懶的問題了哦!
上磺溪停車場
一下車就有股濃濃的蛋味,這就是陽明山硫磺溫泉的特色。
底下的磺溪水面湛藍如琉璃,向北流向金山磺港出海,形成多處知名的野溪溫泉,如七股、八煙。
我另外研究了一下,士林與北投間另有一條發源於七星山的磺溪,卻是南流至外雙溪,而成為淡水河的一部分,所以有的稱此為南磺溪,在金山出海的為北磺溪。
時近中午(週日),沒想到爬山的人還不少,停車場位子都快沒了。
這裡有完善的公廁,登山客記得先在這裡解放一下,不然就得忍約2個小時到擎天崗才有廁所了。
金包里大路長征前,先來認識一下歷史。
金包里大道原為先民運送物資之路,但清廷後檢調派河南兵運駐守,所以也稱為河南勇路。
除了以石板鋪設為主的金包里大路外,另有迂迴但平緩可行馬的日人路,是日治時期開闢。
在此有點佩服日本人有想到利用馬匹埔運較省時省力,但河南勇路全憑兩腿之勇,怎能敵得過馬壯?
一開始就是略有坡度的石板路,好在秋高氣爽,耳聽流水淙淙,走起來還舒服。
陶管運白土礦 車埕埋鍋造飯
路旁看到了半埋在地上的陶管,這是日本人過去開採白土礦後和以溪水輸送的管道,台灣光復後,雖然繼續開挖白土礦,但運送的方式是石寬日人路以利車輛載運。
車埕地名就是後者運送方式的由來。
旁邊還有採礦工人埋鍋造飯的遺跡。
這樣的「野餐」方式出於不得已,我在這裡不過多拍2張照片就被蚊子咬了,那當年更不用說了。
車埕可見八煙來的方向路阻,不過這裡再往前是座木造便橋,底下的番坑溪像一條白龍自左至右奔流而下,大概是這一陣子多雨所致。
道路坍塌不少,所以踩著石板道不久,山不轉路轉,得靠便橋才能再前進了。
石門產茶 許顏橋做見證
走約三分之一路程,石板路變小,眼前的圓弧形臺階可供休憩及錯身,但是兩根大石柱作用為何,沒看到解說,令人納悶。
路旁標示為日人路,其實從前面地圖來看,上磺溪停車場到這裡,我們是追隨著日人開發的道路在走,還沒走進金包里大路呢。
眼前出現了一座較有規模的石橋,左邊標著金包里大路,右邊則是這座橋的名稱:許顏橋。
很少人知道,石門也曾是重要的產茶地區,1896年就是由石門茶商許清顏出資興建此橋,以避免運茶過此上磺溪時遭水濺濕。
不過今日所建為時隔百年後的1996年重建,或許有紀念價值吧?
百年後的舊橋重建,古稱阿里磅茶的石門茶葉也有人重新復育,有興趣的人可以到石門找找,我石前在小馬具菈就嚐到過。
取道金包里大路 探憨丙厝地
來到這個分岔路口,約有我此行的3分之2里程。
左邊是路況不明的日人路,據剛走下來的山友說較平緩,但遠;右邊是金包里大路,石板路為主,但陡。我們選擇後者。
一上去就是憨丙厝地,有人在此吃東西補充體力,據介紹以前此地確實也有中途休息站的功能。
還有人在看書?
突然想到文天祥正氣歌裡的兩句: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即使人來人往,蚊蟲叮咬都不改其志,果真有正氣護體?
以石頭搭建的憨丙厝地留下了先人曾居住過的痕跡。
往前還有水稻梯田的遺址,據介紹先有許家在此耕種,但因地主抬高租金而遷離,後有賴家牧牛,也因難以謀生而放棄。
再走約200公尺,有另一石頭厝遺跡,不比憨丙厝地小,可見此處過去也成個聚落,後來大概就隨金包里大路沒落了吧?
有人就有土地公,是當時安定人心的重要力量。
從上磺溪停車場走了約1個小時,開始出現滿山遍野的芒草,代表擎天崗近了。
此時山裡不時飄點小雨,回頭看金山卻是出大太陽。
土地界線-大石公
沒有現代地政技術的早期社會,常用不易移動的大石頭為界,這顆大石公就是以前草山與金包里居民的界石。
百二崁
眼前出現陡峭的石階路,據稱有120階而稱為百二崁,中間鋪設大石,兩側鋪小石,符合人體功學的踏步距離,又有助鞏固地面,再度顯示先人的智慧。
本來走到這裡,覺得體力還行,沒想到走沒一半就開始軟腳了。
早知道該學人家拄登山杖的。
不禁又佩服起古人,我們兩手空空都走得氣喘如牛了,他們可是挑著漁獲爬上去的。
漁獲有多重?
為了討生活,想必是能扛多重就多重,李白說蜀道難,我覺得這百二崁也是難如登天啊!
山谷芒草盛開,黃綠之間,猶如一群綿羊。
金包里大路上不時有日人路從旁偷襲而來,不過我們還是得堅定步伐直攻擎天崗。
獅子望圓山
體力有點透支的感覺,也沒啥閒情逸志去想像山勢的變化了。
最後150公尺,小歇做攻城前最後整備。
這150公尺好漫長,只能不時附庸風雅回頭看芒花舞秋風偷喘口氣。
擎天崗
到了!
眼前這片平緩開闊之地就是擎天崗大草原。
沿路不時有鐵絲網或柵欄圍著,因為曾發現牛隻撞傷人的事件,所以現在才圍成這樣。
雖然沒去過瑞士,但是看起來很有歐洲牧場的味道,難怪吸引很多情侶或家庭來此。
因為累了,我只能遠望這一片風光,就不再前進了,因為等會兒還得原路下山,雖然輕鬆點,但總要保留點體力。
更何況不時像要下大雨的樣子。
(這樣的藉口充分嗎?哈哈)
往遊客中心前有一座嶺頭喦(同岩)土地公廟,嶺頭喦是擎天崗的舊名,過往商旅魚販到此,看到往後的路都好走多了,心裡特別的輕鬆。
這心情我懂!
前面的是後來才建的廟,廟後方還有早期的土地公廟。
到遊客中心上個廁所,補充點糧食後,就得準備下山了。
下山有兩種方式,搭公車或是原路走回。
我當然選後者,不然傳出去會給人家笑的。
選擇從土地公廟旁的日人路出發。
在夾道芒草間踩著泥路前進,下山快多了。
不過泥路真的不如石板路好走,特別是這幾天下過雨,地面泥濘,一不小心會像溜滑梯般暴衝。
顯然比較少人走日人路,沿途除了芒草,還是只有芒草做伴。
去年賞芒花要去草嶺人擠人,今年在這裡可以獨享芒花風光。
居然遇到土地公廟。
還以為日人路不會有的,不過看到山豬豐厝地就了解了。
有人就有土地公。
善於獵捕山豬的阿豐仔和子女曾在此居住,現在所見為國家公園修建,但仍保石砌風貌。
接下來的路更難走了,就像在亂石堆中跳著前進。
看到打石場的指標,好奇地順著前行。
發現了許顏橋建造的秘密。
原來當時造橋所用的安山岩採自此處,打造成型後,再以木板做基底,圓木做為軌道拖拉前進。
雖然離橋身所在「只有」190公尺,但可想見造橋所需石材的數量和大小都有一定規模。
回到上山時的金包里大路和日人路的分岔點,再下去就不遠了。
再度走過許顏橋和另一座木橋,終於結束這趟魚路古道之旅。
從擎天崗的金包里城門到上磺溪停車場2.5公里,要是到天籟登山口則是5.6公里,我很慶幸因路坍才少走一大半,更慶幸不是古人,
要不然......
不敢想像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