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好笑,也有點不好意思,在大台北生活那麼久,現在才知道北北基最大的湖泊不是內湖的大湖,而是汐止的金龍湖。
以前念書只知道遠在天邊的鄱陽湖、洞庭湖,近在眼前的也只看得到台北的大湖(公園),現在網上一查才恍然大悟,大台北最大的湖泊依序是金龍湖(13.4公頃)、大湖(13.1公頃)和碧湖(7公頃)。
「金龍」二字是上世紀初菜市場名字,不過金龍湖可不是亂取的,人家真的是依形狀命名。
金龍湖也是座人工湖,早期是做為灌溉用水,舊名匠頭埤或象頭埤,轉念一想,湖形也有幾分像象頭,至於後來由龍爪衍生出金龍,想像力也是很豐富。
金龍湖自湖東街和湖前街110巷2弄的交叉處往前伸出四爪。
自右算起為第一爪,和第二爪中間夾著水蓮山莊,第二和第三爪中間為北峰寺,第四爪則伸向環湖路和湖前街的交叉口。
我依著導航開車,來到了北峰寺的停車場。
不過後來開下來環湖路,跟著大家一起停在路邊,所以這趟金龍湖環湖健行等於是從第四爪出發,往第三爪「順時鐘」前進,最近防疫其間,「順時鐘」成了熱門的關鍵字。
哈哈!
這一段路是人車共行。
中間經過一家七彩堂,不知是住家或店家,對聯寫著「千軍萬馬七八人,江山萬里三五步。」看似豪氣干雲,不過個人才疏學淺,怕不能掌握主人家真正意思,就不自曝其短了。
對比台北的大湖公園,第一眼望見金龍湖的人一定覺得有很大的落差。
大湖的人工設施較多,如西子濃妝赴宴,金龍湖則淡抹宅在家,素雅多了。
不過不管濃妝或淡抹,住在湖邊,遠離塵囂,總是件令人愉悅的事,對附近知名大樓如水蓮山莊或名廬,都是房價的保證吧?
走往次長的第三爪,要經過這座白色拱橋。
拱橋切穿第三爪,載湖前街前進,過橋先到金龍山北峰寺,更遠通往水蓮山莊。
這天湖水渾濁,大概是早上才下過雨,從北峰溪夾帶大量泥沙進湖裡。
希望下次來會有水清的時候。
環湖步道鋪設得很好走,多為石板路。
也有石桌石椅可供休息,在此野餐應該不錯。
還有人垂釣,一派輕鬆自在。
沒蓋你吧?
新北最大湖,要是再查網路的話,你會發現他還稱霸大台北。
有條路可以通往北峰寺,就是我原先停車的地方。
過了北峰寺山腳下,已經進入金龍的第二爪範圍。
這裡是在第二爪的頂端吧?推測湖水暴漲時會淹沒一般道路,所以蓋了這座短木橋。
水蓮山莊的雨水放流口,可見金龍湖的水源也有來自民宅的。
木棧道穿越樹林,形成隧道,夏天一定特別涼快。
綠樹一枝獨秀,貼著水面生長,讓我想起淡水的榕堤也有類似的情景,而且更為壯觀。
水蓮山莊底下的環湖步道整理得很好走,真羨慕這裡的居民吶!
杜鵑花季到了,有些已盛開,有的還含苞待放。
遠方的長橋處,應該就是第一爪的指尖。
長橋在此轉了個大圈,頗有神龍擺尾之姿。
釣客真不少。
金龍湖也是台灣藍鵲的棲息地,可惜我跟牠無緣。
其實這裡還有不少親水鳥類,包括最常見的白鷺鷥和紅冠水雞等。
環湖步道到這裡已是湖東街5巷,旁邊就是名廬山莊。
居民晨昏坐在湖邊賞景,賞心悅目。
湖邊生態彩繪牆和實景融為一體,無違和。
我們走走停停,環湖一圈約50分鐘,腳程快的話,也許半小時就走完了。
看著淡抹的金龍湖,又想到濃妝的台北大湖,我覺得比較羨慕金龍湖畔的居民,擁有這麼一個得天獨厚的水岸,又不必忍受太多的人車干擾。
簡單的幸福最好!